‧文:劉名振
東方樂器、西方交響

專輯名稱:傳統與變形:絲路之旅芝加哥之音

演出:芝加哥交響樂團、馬友友、絲路之旅合奏團、吳蠻
製作人:David Frost
錄音:Christopher Willis
混音:Tom Lazarus、David Frost
母帶處理:Richard King
唱片編號:CSO Resound CSOR 901 801
代理:上揚

近年來唱片公司在發行唱片這件事情上有許多顧慮,考慮到銷售因素,發片變得非常謹慎,於是許多樂團開始進行自己的錄音,也是替樂團增加一個收入的來源。舊金山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都是先驅者,現在,美國大樂團之一芝加哥交響樂團也加入了這個行列,而台灣也已經引進發行。

與唱片公司的發行不同,樂團的錄音多半是現場收錄,而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樂團自己發行的唱片居然都有著不錯的錄音效果。是不是樂團經理人知道,音響迷在古典音樂唱片銷售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芝加哥交響樂團除了發行SACD與CD之外,還在iTunes音樂商店上銷售他們的錄音,顯然比其他樂團更能掌握流行的脈動。

由馬友友領軍
這張唱片是CSO發行的第三張專輯,國內會搶先引進本片的原因很明顯,因為這張唱片是由馬友友與他的絲路之旅樂團跟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而馬友友可說是台灣地區古典音樂銷售的票房保證。這位跨界大提琴家近年來與絲路之旅樂團活動頻繁,與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這次合作也是他們的巡迴計畫中的一站。將東方與西方的音樂交流顯然是跨界的一大賣點。

這張唱片打頭陣的就是馬友友主奏的布魯赫作品《希伯來狂想曲》。布魯赫本人也是個族群融合產物,他在瑞士出生,在歐洲各國進修,而在美國發跡,但一般人將他歸類於猶太作曲家。他也自己承認,寫曲時不管有意或是無意,猶太風格的旋律一直在向他召喚。馬友友在這首曲子的演出一如他平常的風格,熱情洋溢,深沈動人。

超技琵琶演出
第二首曲子則是夏拉夫的蒙古風格曲《赫倫傳說》,由絲路之旅合奏團共同演出。馬友友演奏馬頭琴,與打擊樂、管樂、鋼琴與人聲共同講述一個蒙古的傳說故事。這首曲子雖然僅有九人參與演出,但千軍萬馬的氣勢卻好像是大樂團在台上競飆一般,這當然是因為其中有三位演奏家負責打擊樂器。

第三首曲子是哈里森的「琵琶協奏曲」,由中國第一位琵琶碩士吳蠻主奏,一把琵琶的音量要怎麼與交響樂團共譜旋律?聽聽這首曲子就知道了,其中高難度的琵琶演出速度飛快、指音精準,讓我不禁想到:外國人在台下看到這樣的演奏會不會嚇傻了?最後則是普羅高菲夫的「賽西亞組曲」,這曲應該是充唱片時間用,因為這與絲路之旅合奏團一點關係也沒有。

唱片製作由葛萊美獎名製作人大衛佛羅斯特負責,最讓我驚訝的是這張古典音樂唱片不但列出了混音師,還有母帶處理,後者正是在Sony大名鼎鼎的首席錄音師Richard King。由他操刀錄音的唱片本單元不知道介紹過多少張,現在這張唱片他只負責母帶處理,仍然保持極高的錄音水準。不管是交響樂團或絲路合奏團的片段,都有動態恢宏的片段,不過我想東方樂器的片段會比較博得發燒友的喜愛,因為不管是馬頭琴充滿空氣感的拉奏,還是琵琶輕聲快速的撥奏,都是西方傳統樂器無法演奏出的特殊音效。尤其是琵琶,那輕攏慢捻抹復挑,千變萬化的演奏方式,在音響上聽來真是充滿了誘惑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udio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